1.貧困地區的產業建設,既是貧困人口盡快脫貧,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,也是確保貧困地區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。
2.貧困地區、貧困人群急需“授魚”,解“燃眉之急”,盡快脫貧,更需要“授漁”,解決長遠問題,持續富裕。
3.要把貧困地區產業建設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,下決心下大力氣抓好,堅決把“窮根”拔起,堅決把“富根”種下并培育好,力爭早日枝繁葉茂,成為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貧困人口安居樂業的“穩定器”。
4.當前,在克服疫情影響的同時,更要把產業扶貧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來抓,確保扶貧攻堅決戰決勝。
1.要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,對貧困地區的自然地理、特色資源、人文歷史、能源交通等方方面面情況綜合分析,立足實際、立足資源、立足特色,選擇具有資源優勢、發展后勁的產業作為主攻方向,宜農則農、宜工則工、宜商則商、宜文則文,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,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2.及時調整已有產業,使之更加符合當地實際,不寫急就章、不搞一刀切,確保這些產業不但立得住,立得穩,更要強起來,不斷增強造血機能,提升自我發展能力,造福貧困地區群眾。
1.擔負對口扶貧的地區和單位,要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一項戰略任務,積極發揮自身資金、技術、管理、人才優勢,既要建設一批優質扶貧產業,盡快讓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得到實惠。
2.要把這些產業作為重點攻堅任務,從貧困人口就業、產品銷售、企業制度建設、管理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給予持續不斷的幫扶,確保產業的根扎得深、花開得好、果接得多、價賣得高,成為帶動當地永續發展的龍頭產業、龍頭企業。
3.要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,不斷提高政治站位,對富民產業做到“多予少取”“只予不取”,以實際行動為民造福。
1.各級黨委政府要針對貧困地區的現實需要和長遠發展,在抗擊疫情、復工復產和精準脫貧中加大扶貧攻堅的制度供給,及時出臺具有力度、精度的制度機制。
2.緊緊圍繞產業扶貧的制度需求,在上位法范圍內,大膽探索、積極嘗試,適當適度“開小灶”,盡快制定完善產業布局、產權制度、減稅降費、考核獎勵、人才引進等關系產業、企業發展的急需政策,努力做到精準滴灌、一企一策。
3.特別是那些長期制約產業深入發展的制度瓶頸,要敢于破、大膽立,為扶貧產業建立起“擋風墻”“避風港”。
1.無論是貧困地區各級黨組織、黨員干部,還是各級機關、企事業單位派出的第一書記,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、加強黨的建設。
2.要堅持不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用其武裝頭腦、指導實踐、推動工作,為建強基層黨組織出實招、出高招,努力為貧困地區培養出一支政治堅定、扎根基層、作用突出、群眾公認的黨員干部隊伍。
3.要確保廣大基層黨組織始終成為貧困地區黨旗高高飄揚的戰斗堡壘,廣大黨員成為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鮮紅旗幟。
參考來源:新華社、經濟日報
責編:劉宇同
校對:劉佳星
審核:張凌潔
監審:劉 斌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